石油输出国组织(OPEC,简称“欧佩克”)近期达成减产协议,促使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原油市场,押注油价上涨。这一状况引发分析人士担忧:如果欧佩克未能如约履行减产计划,石油市场有可能遭遇瞬时逆转。而投资者又该如何判断这些成员国是否真的减产,以及减产了多少呢?
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自11月30日欧佩克达成2008年以来的首个减产协议后,美国原油价格飙升了19%。12月中旬,其他非欧佩克产油国也加入了减产行列,旨在减轻已使油价承压两年多的全球供给过剩。这些国家的日产油量占全球供给的近2%。

眼下投资者的看涨情绪,比最后一次油价仍位于100美元/桶上方的2014年夏季时还要高。

自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以来,基金经理看涨油价的期货合约数量增加了7%,至358573张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的数据显示,这一数字是看跌油价的合约数量的7倍。

分析师指出,这一配置使原油市场处在了一个脆弱状态中。鉴于欧佩克成员国以往减产的复杂历史,结果可能会让投资者感到失望。

德国商业银行(Commerzbank AG)分析师Carsten Fritsch表示,任何欧佩克未能如约减产的迹象都有可能引发“抛售大雪崩”,因投机者将纷纷选择平仓。

周四收盘,原油期货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上涨,受到沙特阿拉伯减产消息的提振。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50美分,至53.76美元/桶。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43美分,至56.89美元/桶。

路透社报道,知情人士称,沙特将1月的原油日产量减少了至少48.6万桶,至1006万桶。这意味着它接近遵守了欧佩克11月达成的减产协议。

根据协议,沙特阿拉伯同意将其原油日产量减少50万桶,至1006万桶;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同意减少20.9万桶,至435.1万桶。作为非欧佩克成员,俄罗斯也同意将日产量减少30万桶。

不过,伊拉克和俄罗斯是否会遵循协议,沙特的减产又能持续多久?投资者对此依然心存疑虑。而且不像在美国每周都会公布石油生产数据,欧佩克成员国要好几个月才会发布一次产量数据。此外,他们的数据还经常和独立调研的出现差别,而这些国家又有数据作假的黑历史。

纽约巴克莱银行(Barclays Plc)能源类大宗商品研究主管科恩(Michael Cohen)说:“相比过去,市场受到数据和头条的冲击更大。数据滞后将成为追踪减产进展的主要问题。”

不过彭博社指出,仍然有几个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窥斑见豹。第一个便是下个月初彭博、路透和普氏能源咨询等媒体公布的产量调查数据。随后一两周国际能源署(IEA)和美国能源情报署(EIA)等机构也会发布自己的预测。

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欧佩克产品的分析师Lejla Villar说:“我们会参考欧佩克成员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,最后给出自己的预测。我们会查看原油载货量、本国消耗量、炼油厂开工率、库存,以及所有可能相关的数据。”

第二个指标便是石油出口数据。产油商一般会提前数月告知客户能提供多少货物,这意味着有关出口的部分细节是已知的。

比如说,伊拉克的海运进度表显示,下月该国的销售将增加而非减少,尽管他们后来补充说,买家必须为数量下降做好准备。

而一旦油轮出海,就有非常多的服务来跟踪其进展,如彭博社的运输追踪数据等。卫星追踪意味着可以对货物运输情况进行几乎实时预估。

最后一个便是库存量。如果库存真的下降,便意味着这些国家的确在减产。虽然这个指标极为重要,但其公布时间较为滞后。IEA的数据要比实际情况晚两个月。

国际能源署此前预计,在2017年前原油库存都不会下降。但现在该机构认为,欧佩克减产对库存的影响或将最早于第一季度显现,这意味着这项权威指标要4月或5月才能发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路7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